中市議員抗議公托分配不均 籲應設小型衛星型托育據點
台中市議會16日進行「托育公共化城鄉差距」專案報告,民進黨市議員陳雅惠表示(見圖),全市雖有46處公托與逾1萬7千人量能,但東南區僅4處公托、量能僅七成,遠低於其他區,籲市府加速補足縮短差距。
對此,社會局長廖靜芝回應指出,市府雖將公托由5處擴增至46處,並規劃115年達到60處,但目前東南區僅有四處公托,台中公園及工學兩處新設公托仍在趕工,預計明年才可完工啟用。她說,市府將檢討準公共誘因、與業者協商條件,並評估交通補助及整合月票,但相關措施仍在規劃中,尚待進一步落實與檢驗成效。
陳雅惠說,目前東南區公托僅4處、可收托84人,準公共托嬰中心9家、可收托379人,居家托育人員可收托740人,合計僅1,203人;家外送托率高達40%,收托量能僅70%,遠低於西屯、南屯、中西區八、九成水準。
她解釋,「家外送托率」指0至2歲幼兒中由家長送至外部托嬰中心或居家托育人員照顧的比例,數據顯示東南區四成家長想送托卻只有七成量能,導致「排不到」或「得跨區送托」,時間金錢壓力沉重,這是政策應優先處理的不公平。
她建議市府應在東南區優先設立「小型衛星型托育據點」,善用社區中心與里辦公處補足資源;同時提高補助、租金或稅賦優惠,吸引私立托嬰中心加入準公共、平抑價格、擴大選擇;並提供交通補助或整合月票方案,減輕跨區送托家長負擔,真正縮小托育落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