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![]() 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New products
Mob11最新推薦商品
Free shipping products
免運費商品
New products
Mob12最新推薦商品
|
已瀏覽人次: 99
字體大小:
教師荒惡化 忍見教育現場自生自滅?
廖明輝
2025年9月15日 週一 上午4:10
0
在教師節這個象徵尊師重道的日子即將來臨之際,教育現場卻正面臨前所未有「教師荒」。這個現象不只是缺人,更是整體教育制度與政策執行失衡警訊。從表面看,是年輕教師不願留任,資深教師提前退休;但從根本看,則是教育現場已被政策綁架並被行政壓垮,同時資源不足且支持匱乏,導致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教師,陷入無力與疲憊的惡性循環。 這場「教師荒」不是突然發生,而是多年累積的結構性問題集中爆發。許多剛進入教育體系的新進教師,懷抱教育理想與熱情走進校園後,所面對的卻不是培育英才舞台,而是行政雜務纏身、責任無窮的現場現實。他們不僅要教書,還得包辦行政工作,處理家長投訴、學生衝突、性平爭議、公文回應,甚至被家長提告而要跑法院,還要扮演輔導員、調解員、社工與保全等多重角色。許多新進教師往往被「指派」行政職,無寒暑假可言、沒有固定下班時間,連週末都難以休息,淪為全天候待命「行政機器人」。這樣的制度安排,等於把最年輕、最無法拒絕的人力推上最吃重、最無支援的位置,任其自生自滅。 問題根源在於政策,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與《特殊教育法》兩大政策雖然立意良善,但在執行層面卻嚴重失衡。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要求中小學生每週必修一節本土語言課,學生可從閩南語、客家語、原住民族語、馬祖閩東語和臺灣手語中擇一。但由於語種增加且尊重學生自由選課,讓學校在有限課程時數下疲於招募合格師資、開課與排課、申請教材經費,耗費大量行政心力。 至於《特殊教育法》強調融合教育,也在實施過程流於形式。特殊生進入普通班,教師卻沒足夠支援系統或專業人力協助,讓一線教師面對情緒障礙、學習障礙等學生時感到無所適從。當特殊生情緒失控或行為失序時,班級管理陷入混亂,甚至可能威脅師生安全,所有壓力與風險,最後仍是由年輕教師一肩扛下。 由於制度設計的不合理,使得教師不僅要教學,還要成為行政萬能工與情緒垃圾桶,卻得不到相對應支持與保障。當原本應該以教學為核心的教師,被過度行政化、過度社會功能化、過度政策指令化,自然會出現人力流失與留任困難的惡性循環。教師不是不願意教書,而是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,根本無法教好書。學校面對教師荒卻又不開正式教師缺的荒謬場景,更造成教育現場的人才斷層危機。 要解決教師荒,不能只呼籲教師「堅持理想」,也不是教師節放假就能彌補現場困境。關鍵在於政府與教育主管機關是否願意誠實面對問題並踏實改革。行政減量是最迫切任務,教育部與各級教育局必須帶頭檢討並刪減繁瑣電子公文與例行報表,終止「為報而報、為轉而轉」的無效行政文化。讓教師專注於教學而非行政,才能真正回歸教育本質。 同時,對於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與《特殊教育法》所衍生現場壓力,必須補足必要配套。本土語師資不足,就應設立轉任與專職培訓管道,避免將開課壓力轉嫁既有教師。推動融合教育,就應配置足夠特教助理、心理師、社工等專業人力,進入班級系統支援,而不是讓任課教師孤軍奮戰。 此外,政府也應正視教師職涯支持與職業安全議題。不論是工時規劃、職場尊嚴、法律保障,還是心理健康支持,都應有完整制度。不應等到教師身心俱疲,甚至萌生離職念頭時,才後知後覺地補破網。教師,不該是制度中的耗材,而是應被長期投資與保護的重要教育資本。 教師節放假只是一種象徵,但教師真正需要的是能在日常中獲得理解與支援的制度。當政策不再只是壓力來源,而是實際改善現場的力量;當教師不再是為理想犧牲的角色,而是能夠實踐教育初心;那麼,教師荒才可能止血,教育理想也才有落實的可能。讓教師節不是一日的感謝,而是一年365天的理解與支持,才是對教師最實在的尊重。(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)
想加入耀陽LINE的群組嗎?請先加入版主為好友!並傳訊息告知~我是園長OR主任OR幼教師OR教保員OR托嬰主任OR居家托育(保母)OR機構式托育人員即可!耀陽 楊清良LineID:0906369100(廠商勿入) ![]()
▸ 耀陽幼教服務網
P C K I D S ![]() |
會址:新北市板橋區忠孝路忠義巷19 弄10 號 TEL:2963-3378 FAX:2953-1114 E-mail:cnat3378@yahoo.com.tw |
耀陽幼教服務網│ 服務專線:(02)2256-0356 傳真:(02)2256-0805 E-MAIL: shining.sun@msa.hinet.net 公司地址:新北市板橋區漢生西路89巷1弄17號 Copyright @ 耀陽電腦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. |